在能源升级、智慧城市的宏观叙事下,“增加充电桩、换电站等设施”让换电站——一个对普通人略显陌生的词汇搭上“新基建”的快车,第一次被写入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行业内外都在注视着这场即将得到国家“政策背书”的产业风暴。
换电模式究竟能否缓解困扰全行业的“续航焦虑”?又将如何改变商用车与工程机械的纯电动化之路?在政策、技术、运营、应用场景等方面又有怎样的前景?在“换电”领域持续布局的徐工重卡广邀行业*、权威学者、政府代表展开了一场大咖云集的高端对话,澎湃的思想对撞、前沿的智慧交锋、深刻的行业洞见,每个关注新能源商用车的爱好者都不容错过!
本次研讨会由徐州市政府、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,徐州高新区管委会、徐工集团承办,电车资源协办。
徐州市铜山区委常委、徐州高新区常务副主任于帆为本次研讨会致开幕辞
—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
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 黄永和
——清华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
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全世
陈全世教授认为重卡和工程机械的电动化时机已经成熟。一方面有市场需求,其节能减排的效果明显;另一方面,其所需主要技术,电池、电机、电控、充电技术已经基本成熟,市场化前景看好。对整个行业来说,锂电池大降价*算是良性循环,动力电池的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,例如,安全性、比能量、可靠性、循环寿命等。
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攀升,内燃机一点一点地退出历史舞台,这是大势所趋。但是内燃机是否会快速退出,不是纯技术问题,而是与能耗和排放法规息息相关。
“动力电池技术、续航能力、产品品质,仍是用户的痛点所在。”
——徐工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 郑建新
郑建新从车企的角度分析了大数据反映的新能源物流车的市场现状、用户运营习惯以及故障类型和来源等问题,并指出了他对当前换电模式的三点思考,即关注充换电模式产品;要有标准化、模块化、集成化的研发理念;要在充换电双模式的各种约束条件下,对整车及系统进行优化。
电池缺乏统一标准,从现阶段来看在覆盖度上无法满足所有不同用户的需求,所以郑建新认为低成本、高可靠的电池系统技术是新能源物流车技术发展的一个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“动力电池储能的标准化是车电分离的必要条件”
——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
中关村鈛嘉蓄电池储能电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副主席/秘书长 钱良国
钱良国还认为,动力电池储能的标准化是车电分离的必要条件。
“换电有利于解决运营效率低、资源占用多的痛点问题。”
金茂科易智慧交通科技(宜宾)有限公司(筹)常务副总经理
宜宾科易换电科技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/总经理 李立国
李立国认为汽车电动化是节能环保的必然要求,也是产业转型的关键路径,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保障。他表示,充电重卡推广瓶颈及应用痛点是由购车成本高、运营效率低、资源占用多造成的,换电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纯电动重卡的困局,并介绍了“单侧换电”这一应用解决方案。
“车电分离后,电动汽车的购车成本等于甚至低于燃油车。”
——宁德时代商用解决方案部总裁 胡建国
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*的企业之一,宁德时代对换电模式亦有长期的关注。在两会期间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先生就建议加快工程机械和重卡电动化。胡建国认为电动车比油车贵就贵在电池上,换电除了可以实现车电分离之外,还可以实现电池梯次利用、交替利用,提升电池利用率。
胡建国认为重卡电动化是大势所趋,需要安全系数高、使用寿命长、环境适应强、设计高可靠、尺寸标准化的动力电池。
随后,主持人范永军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 、中关村鈛嘉蓄电池储能电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钱良国、京东物流新能源汽车项目负责人刘飞、金茂科易智慧交通科技(宜宾)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立国、宁德时代商用解决方案部总裁胡建国、徐工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郑建新六位嘉宾,对换电模式下电池技术的发展,市场运营的需求,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讨论。
伴随着沙龙环节的结束,本次“全国新能源换电模式物流车辆解决方案研讨会”也到此圆满结束。6月16日,徐工集团将在徐工汽车举行“徐工成套新能源物流装备暨智能换电产品发布会”,展示徐工在换电产品的研发、跨界联合探索新模式方面取得的成果。